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用数字技术复原古人书房窗外光影鸟鸣。
人民网孟丽媛摄戴上VR眼镜,“走进”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中;轻点手机屏幕,就可以查看精美文物的细节……随着信息化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搭上数字快车,受到大众欢迎。
《意见》中专门提出,要加强内容建设,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转化。 “版权就是IP,没有版权的开发保护,就没有文化产业的发展。
”梅松表示,文化内容的最后呈现,是以版权形式来固化、确权、开发和延伸。 科技为文化插上了起飞的翅膀,文化赋予了科技根本的内涵。 科技手段再先进,没有深度的文化内容的挖掘,也是不行的。
谈及目前存在的短板和挑战,梅松认为,首先是观念跟不上。
“目前更多还是传统的思维和管理方法,比如博物馆,可能更注重线下建设,那么线上的博物馆怎么建?已经有不少创新和探索,但是还没有实现根本的突破。
”“另外,文化和科技如何才能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展,主动响应、谋划,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梅松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敏认为,应把握人工智能、物联网、5G网络等前沿科技对数字文化产业带来的变化和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融合发展,加快虚拟现实、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开拓全新的消费领域、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
在梅松看来,目前的发展更多还是停留在数字层面。
“我认为未来应该通过数字技术加上更多高科技前沿技术,再结合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表达,来打造智慧文化产业,这应该是下一步要去努力的方向。
”梅松表示。
(责编:刘颖颖、黄维)。